華安合鑫董事長袁巍:十倍股已在估值窪地中悄然生長!真正風險是對機遇視而不見
今年以來,以港股為代表的中國優質資產憑借優異表現豔驚全球,DeepSeek強勢助攻正悄然改變中國資產的定價模式。華安合鑫穩健產品淨值在這場行情中再創曆史新高。華安合鑫董事長袁巍堅持認為,真正的風險不是市場的短期顛簸,而是對結構性機遇的視而不見。“當房地產時代落幕,權益市場注定成為新蓄水池。我們唯一要做的,是找到那些能與時代共舞的企業,堅定上車並攥緊車票。”

華安合鑫董事長袁巍
袁巍在訪談中金句頻出:
港股將迎來係統性重估,十倍股已在估值窪地中悄然生長;
AI開源和閉源本質上是生態之戰,美國或許擁有技術先發優勢,但無法阻擋開源生態的虹吸效應;短期資金博弈會放大波動,但拉長時間看,中國對AI的配置遠遠不夠;
AI行業投資的健康狀態應是“五五開”——50%定價反映當前投入,50%承載未來想象;
科技股投資要“實打實的投入”,也要警惕“主題泡沫”;
我的方法論即“三不原則”:不追逐熱點、不恐懼低估、不輕言放棄;
時間證明,在產業變革的臨界點,逆向布局才是長期主義的真諦;
中國車企的出海邏輯與手機產業一脈相承,從“性價比”到“質價比”,再到“技術溢價”,這條路徑已被華為、大疆驗證。
“被係統性低估的曆史機遇”
中國證券報:今年以來,港股的表現驚豔全球,強勢領先美國納斯達克指數,這背後有著怎樣的深層次投資邏輯變化?
袁巍:香港恒生科技指數年內已累計大漲超35%,其中2月以來的漲幅接近28%;而代表美國科技企業的納斯達克指數今年卻下跌超6%。港股市場是外資加倉中國資產最便利的市場,由此可見,在年初的這一番角力中,中國資產占盡優勢。
港股優秀公司的核心價值來自於它們良好的商業模式以及源源不斷地給股東創造價值的能力,而這些公司的價值終將體現到股價上。
市場對科技股的誤判源於一個偏見——中國企業無法參與全球AI革命。這種偏見導致騰訊控股、阿裏巴巴等龍頭企業的估值長期低於合期水平。雖然過去一年港股互聯網公司的股票價格上漲了,但其漲幅也隻是同步於業績,這些企業並沒有獲得估值上的提升。⠂
過去四年,恒生指數的低迷讓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如今卻又容易出現“被係統性低估的曆史機遇”。
騰訊市盈率一度跌至12倍,而美股同類科技公司普遍在30倍以上。這種差距不是風險,而是安全邊際。港股的波動本質是“籌碼結構的短期調整”,而非趨勢逆轉。
中國證券報:近期恒生科技指數出現震蕩,很多投資者擔憂這是“高位見頂”的信號,怎麽看?今年後續行情還會有十倍股誕生嗎?
袁巍:這恰是健康市場的表現,美股漲了十幾年,調整才剛剛開始,大家卻認為超賣了;港股連續調整四年,現在才剛回暖兩個月,何談擁擠?
我想用“簡單投資法則”進行解釋:當資產價格顯著低於企業內生價值時,需要的隻是時間。
2018年港股通開通時,內地資金占比不足5%,如今已超30%,但相比美股的全球資金池,這仍是初級階段。隨著中國居民資產配置從房地產向權益市場轉移,港股價值將迎來係統性重估,十倍股已在估值窪地中悄然生長。⠂
中國證券報:本輪AI行情與前兩年有何不同?如何看待近期科技賽道交易擁擠度上升?
袁巍:本輪AI行情與2023年ChatGPT及2024年Sora所帶動的行情明顯不同。之前的行情更多的是基於美國AI進展的映射。而當下,我們自己的AI應用在商業化上取得了重大進展,投資者對AI行業信心快速提升,互聯網大廠也在積極下場。我相信隨著投資的不斷展開,很多公司將開始獲得業績支撐,屆時股價上漲將不再完全屬於主題行情。
對於近期市場熱議的“科技賽道交易擁擠度”,我認為,短期資金博弈會放大波動,但拉長時間看,中國對AI的配置遠遠不夠。橫向來看,中國的這些科技龍頭占基金配置以及中國居民資產配置的比重還非常小。
我算了一筆賬,A股科技主題基金規模約2萬億元,僅占公募總規模的8%,而美股科技股占標普500的權重超30%。當電動車的滲透率從5%到30%時,有些產業鏈龍頭公司的股價漲了十倍。而現在AI的滲透率還在萌芽期,這場長跑剛剛開始。
既要抓住“實打實的投入”
也要警惕“主題泡沫”
中國證券報:DeepSeek異軍突起,對當前科技創新有什麽意義?對AI革命有著怎樣的重要影響?
袁巍:AI不是一場技術突襲,而是量變到質變的必然。DeepSeek等國產大模型的崛起,標誌著中國科技企業從“跟隨者”向“創新者”的躍遷。
DeepSeek通過高效的MoE和MLA架構設計,提升了算力利用率,通過強化學習和算法創新等,顯著提升複雜任務的推理能力,大幅降低算力成本的同時提高推理效率,性價比優勢明顯。DeepSeek的技術路徑與現實更加匹配,未來全球會有更多大模型采用混合專家模式。反觀OpenAI采用稠密模型架構,全參數參與計算、通用性更強,發展上限高,但對硬件性能要求也高。
DeepSeek的開源、低成本、高效率,表明大模型性能的提升不再僅依賴“堆算力+堆芯片”模式,不僅打破了現有模型壁壘以及推動技術平權,重塑大模型競爭格局,還將推動我國“AI+”應用的爆發。
中國證券報:DeepSeek堅持開源路線,開源與閉源之間的競爭本質是什麽?
袁巍:這本質上是生態之戰。美國或許擁有技術先發優勢,但無法阻擋開源生態的虹吸效應。DeepSeek的成功會改變市場對AI投資鏈利潤分配格局的預期以及細分行業的投資邏輯。降本是科技發展的必由之路,人工智能領域也不例外。
DeepSeek堅持開源路線,高性價比增強了應用落地、應用更迭升級以及商業化的成功率。尤為重要的是,DeepSeek解除了AI應用發展在模型能力和算力方麵的壓製因素,中國AI應用企業將更加受益。
中國證券報:科技股波動很大,如何把握投資機會?
袁巍:我認為既要抓住“實打實的投入”,又要警惕“主題泡沫”。
以騰訊的戰略轉型為例:三年前,市場質疑騰訊“沒有AI基因”;如今,其大模型研發投入已進入全球第一梯隊。這種轉變不是跟風,而是萬億級企業麵對技術革命的生存本能。
AI行業投資的健康狀態應是“五五開”——50%定價反映當前投入,50%承載未來想象。“當所有人都在談論算力時,我關注的是應用場景的落地。就像電力革命初期,發電機固然重要,但電燈、電話才是改變世界的鑰匙。”⠂
總結一下,我的方法論即“三不原則”:不追逐熱點、不恐懼低估、不輕言放棄。2018年重倉騰訊時,市場質疑“互聯網紅利終結”;2020年布局汽車股時,行業正經曆至暗時刻。但時間證明,在產業變革的臨界點,逆向布局才是長期主義的真諦。⠂
重倉汽車股
中國證券報:在你的持倉組合中,汽車股為何始終占據核心位置?中國車企在全球競爭中有何優勢?
袁巍:我並非追逐風口,而是基於產業研究的深度結論。汽車是中國製造業能力的終極檢驗——涉及3萬多個零部件、數百項核心技術,更是智能化革命的試驗場。當前中國蓬勃發展的汽車產業,直接體現了中國強大的製造業能力,汽車也成為了中國智能化革命的試驗場。
我對比中外車企後發現,德國車企的機械精度領先十年,但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的迭代速度,中國已形成代際優勢。這種“軟件定義汽車”的範式轉移,正在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以小米SU7 Ultra的定價策略為例,50多萬元對標BBA(奔馳、寶馬、奧迪),這不是盲目自信,而是體現了產品定價策略,精準打入豪車利潤腹地。
中國車企的出海邏輯與手機產業一脈相承,從“性價比”到“質價比”,再到“技術溢價”,這條路徑已被華為、大疆驗證。當旗下的坦克SUV以豐田普拉多一半的價格提供更強的智能化配置時,海外市場的爆發隻是時間問題。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當前港股汽車股的估值低迷?2025年汽車行業有哪些投資機會?
袁巍:港股汽車股的估值低迷正是“認知差的機會”,長城汽車市盈率僅6倍,反映的是市場對其燃油車時代的定價,卻忽視了其在混動技術、智能駕駛上的百億級投入和不斷推出的新技術和新產品。
我國汽車產業在2025年將得益於政策東風下的內需複蘇、製造業出海的星辰大海。2025年政策效果將進一步顯現,汽車補貼等政策正在激活微觀主體活力,消費電子、智能家居等領域已現複蘇跡象。同時,中國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力已不可逆,看好新能源車的海外擴張,有望在2025年迎來供需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