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蘑菇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蘑菇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野生菌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野生菌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葉聞
在這些真正的蘑菇人身上,我看到了所謂曆險,其實是探索精神和安全意識的完美結合
緬因的大森林裏,盛產各種各樣的蘑菇。那些以采蘑菇為樂趣且深諳挖蘑菇之道的人,在這裏被稱作蘑菇人。
蘑菇人有蘑菇人的裝備:一個筐,一把刀,一柄刷子。我小時候在黑龍江跟大人進山采蘑菇,都是徒手采,蘑菇連根拔出還帶著土,就直接放筐裏了,等回到家還要有兩道麻煩的工序:擇蘑菇和洗蘑菇。緬因的蘑菇人卻有一套好辦法:用刀把蘑菇的柄切斷,免得拔出蘑菇帶出泥;再用小毛刷輕輕把蘑菇上麵的塵土和碎屑撣幹淨,然後才放進幹幹淨淨的筐裏。這樣,等你回到家就省事了:幹淨的蘑菇,可以直接煎炒蒸煮烤;多餘的蘑菇,可以烘幹或曬幹,然後儲存起來。
蘑菇人也有蘑菇人的規矩:無論在哪裏采蘑菇,都不可一次采盡,至少要留下一兩個,以保證它們能繼續繁殖。幾乎每個蘑菇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領地:在這裏發現過雞油菌,等下次大雨過後再來,保證能發現許多新生出來的雞油菌;在那裏發現過龍蝦菇,隔一段時間再來,也往往能找到更多的龍蝦菇。可是你要是一次都采盡了,就是自己斷了自己的蘑菇源了。這個意思跟中國古人說的“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是一樣的,那就是不能隻貪圖眼前的利益,而不顧長遠的福祉。
進林子,當然要穿長衣長褲,以免蚊蟲、螞蟻、蜘蛛的叮咬;最好還穿上雨鞋或雨靴,因為蘑菇喜濕,所以追著蘑菇的蹤跡,往往會走進低窪地。偶爾也會遇到蛇,不過都是無毒的束帶蛇,也叫園丁蛇,據說是守護森林的。所以,我們見到這蛇的時候,就靜靜站住,給它讓道,免得驚擾到它。保護好人,也保護好大自然中的其他生靈,這就不隻是蘑菇人的規矩了,所有生活在森林之州的人,都有此覺悟。我們常去的幾片森林,都有供人徒步的路徑,入口和出口處都有地圖,每個人在進林子前都要好好看一看,以做到心中有數;路徑兩邊樹木的樹幹上都塗了醒目的黃色、白色或藍色,我們每次偏離路徑幾分鍾,總會循著顏色找回到正道上來。
我以前覺得采蘑菇是鄉下老奶奶和小姑娘幹的事情,在緬因我卻驚喜地發現,蘑菇人有著多種多樣的身份背景:有專門研究真菌的教授和學生,有踐行自然療法的醫生和治療師,有崇尚采食的環保人士,也有隻是單純愛吃蘑菇的人。蘑菇人往往有一個共同點:既喜歡獨處,又樂於分享,所以他們中學識和經驗豐富的人就常常發布視頻、圖片和公開課,這成了我們學習認識野生菌的重要渠道。幾乎所有關於野生菌的科普網站上都提醒說:如果你不能100%確認一種野生菌的可食,那就不要冒險;如果你是第一次食用某一種野生菌,一定要淺嚐輒止,並留下一小塊樣品,萬一中毒可以幫助醫治者了解你中了什麽毒;即使是你100%確認可食用的野生菌,一次的食用總量也最多不要超過一個拳頭的大小;關鍵的關鍵,一定要炒熟了再吃。在這些真正的蘑菇人身上,我看到了所謂曆險,其實是探索精神和安全意識的完美結合。
六月,我們采得最多的是鬆蘑和國王牛肝菌,鬆蘑味道鮮甜,口感滑嫩,隻是收拾起來很費工夫,我們漸漸就舍棄了。國王牛肝菌塊頭大,樣子好似新烤出爐的麵包,幾個就能裝滿一筐,采的時候最有成就感,吃的時候味道也極其甜美。七月和八月,我們采得最多的是雞油菌、刺蝟牙,這兩種最安全的蘑菇放在一起炒最香了。現在是九月了,一場大雨過後,我們又要帶上刀、刷子和幹淨的筐,進森林去了——至於能夠采到什麽,那就要看大自然願意把它的什麽珍寶賜給我們了。
供圖/一葉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评论
谷歌留痕
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
谷歌留痕
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