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風
(1917-1944),原名張伯彥。黑龍江省呼蘭縣人。自幼聰敏好學,在縣城模範初高兩級小學畢業後,升入縣立中學。他酷愛文學,1935年春,考人阿城師範學校。其問,與愛好文學的同學組織了文學團體"黎明社",從事業餘文學創作活動。1935年4月,用"征驪"的筆名,在哈爾濱《國際協報》的副刊"國際公園"上發表處女詩作《影》。以此為開端走上文學創作道路。1935至1936年的兩年問,他發表過幾十篇詩歌、散文和隨筆。1939年起,改筆名為"信風"。向沈陽的《新青年》和長春的《明明》等雜誌寄稿。1937年末,從阿城師範學校畢業回到呼蘭。在勸學小學任教員。這期間主要的作品有《吃豆腐雜感》、《閑話題壁文學》、《聽蛙誌感》、《寄鐵窗下的待罪詩》、《鄉居散記》、《亡命前的日記》、《黑色列車的犯罪》、《野鬼》、《茅亭》等。在這些作品中,他的進步思想傾向越來越鮮明。1940年5月,因打了日本教師小島,離開勸學小學,到石人城小學任教。1941年11月聞訊憲兵要通緝他,遂於12月逃至天津。1943年初回到呼蘭,後到葦河縣公署房地科任職員。1944年春,被特務發覺逮捕,在審訊時被日偽特務打死。
信風
(1917-1944),原名張伯彥。黑龍江省呼蘭縣人。自幼聰敏好學,在縣城模範初高兩級小學畢業後,升入縣立中學。他酷愛文學,1935年春,考人阿城師範學校。其問,與愛好文學的同學組織了文學團體"黎明社",從事業餘文學創作活動。1935年4月,用"征驪"的筆名,在哈爾濱《國際協報》的副刊"國際公園"上發表處女詩作《影》。以此為開端走上文學創作道路。1935至1936年的兩年問,他發表過幾十篇詩歌、散文和隨筆。1939年起,改筆名為"信風"。向沈陽的《新青年》和長春的《明明》等雜誌寄稿。1937年末,從阿城師範學校畢業回到呼蘭。在勸學小學任教員。這期間主要的作品有《吃豆腐雜感》、《閑話題壁文學》、《聽蛙誌感》、《寄鐵窗下的待罪詩》、《鄉居散記》、《亡命前的日記》、《黑色列車的犯罪》、《野鬼》、《茅亭》等。在這些作品中,他的進步思想傾向越來越鮮明。1940年5月,因打了日本教師小島,離開勸學小學,到石人城小學任教。1941年11月聞訊憲兵要通緝他,遂於12月逃至天津。1943年初回到呼蘭,後到葦河縣公署房地科任職員。1944年春,被特務發覺逮捕,在審訊時被日偽特務打死。
同年(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胡鐵橋 山東省煙台蓬萊

邵越千 (1917~1990) 遼寧省大連金州區

張勃生 山東省煙台蓬萊

張秀英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

趙雲鵬 黑龍江哈爾濱雙城 + 更多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4年)去世的名人:
趙鬱卿 (1881~1944) 山東省煙台牟平區

郭光武 (1900~1944) 遼寧省大連金州區

顏息庵 (1868~1944) 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

李春芳 (1915~1944) 黑龍江哈爾濱巴彥

李廷槐 (1906~1944) 黑龍江哈爾濱巴彥

呂世達 (1892~1944) 黑龍江哈爾濱五常 + 更多公元1944年去世的名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作者:万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