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性教育ppt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性教育ppt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上一堂青春期性教育課?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性教育課講究有趣、生動、多姿多彩,可以演小品、玩遊戲、討論、分析真實案例、看PPT、視頻
希望能夠幫助你,滿意請采納
家長麵對性教育怎麽開口
“我從哪裏來?”幾乎每個孩子都發出過這個疑問。“從垃圾堆裏撿的。”這是傳統的中國父母最經典的搪塞方式。
“你遇到過什麽性教育困惑?”在某網站今年9月發起的這項網調中,大多數家長選擇了“覺得尷尬,開不了口”。“不知道怎樣講得恰到好處,講多了,也怕孩子失去純真。”家住羅湖區的楊女士這樣說道,每次4歲半的兒子問起這個問題,她總是說:“等你長大了,就明白了。”
盧女士近期為4歲兒子“我從哪裏來”的問題所煩惱,“我之前跟他說,媽媽肚子裏有個種子,長大了就成了你了。但他後來有一天跟我說,"媽媽,我的肚子裏也有一顆種子。"搞得我哭笑不得,不知道怎麽給他解答這個問題。”
鑽到媽媽裙下、當眾撫摸媽媽胸部、在人多的地方裸露自己的性器官這不是動畫片裏的蠟筆小新,而是張女士4歲兒子近期的表現。“育兒專家說,這是孩子對性特點好奇的表現,但是我還是有點擔心,他每次這樣我都特別生氣,怕他以後學壞。”張女士表示,斥責並不奏效,反而激起了孩子繼續調皮搗蛋的欲望。“現在我先生會試著跟他說,男生和女生都有自己的隱私空間,不能隨便給別人看,也不能隨便看別人的。就像喜羊羊不能隨便看美羊羊一樣。除了這樣說,不知道還有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孩子這方麵的教育確實讓我們挺困惑的。”
和盧女士、張女士一樣困惑的還有馬先生。他5歲的女兒小瑩前不久在幼兒園尿褲子了,起因是她想像男孩一樣“站著尿尿”。馬先生回憶起女兒的這段趣事,忍俊不禁。“她回家問媽媽,為什麽有的小朋友上廁所可以不用蹲下來,媽媽一開始的回答是"因為他們有尿尿的器官,而你沒有",女兒就要求媽媽帶她去超市裏買一個。”馬先生和太太商量,應該用簡單平實的語言告訴女兒,每個性別與生俱來的特征有哪些。“後來我隻能跟她解釋說,男孩站著尿尿,女孩蹲著尿尿;女孩可以穿裙子,男孩一般不穿裙子;大多數男生都不梳辮子。”
記者隨機采訪十多名家長發現,多數家長不會刻意地去跟孩子講解性方麵的知識,當孩子有疑問或者有一些行為的時候才會去引導,而在引導過程中,多數家長則會麵臨困惑,有的是覺得尷尬開不了口,有的是自己也不知道怎麽去講解、也有的家長會選擇簡單敷衍應對,不會深入講解。而這其中,簡單應對者又占了多數。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家長對孩子性教育意識的缺乏也普遍存在。有些時候,當孩子說出“我要生一個爸爸”這樣的話時,父母對孩子的天真會感到很開心,甚至會跟親朋好友分享孩子可愛的“傻話”,但是不會趁著機會告訴孩子生育和倫理方麵的知識。笑一笑,一次潛在的教育機會就錯過了。
廣東省兒科分泌學組副組長、深圳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劉霞在門診中經常會發現很多家長忽視對孩子的性教育,以致孩子在出現早熟時會很茫然。“很多家長不敢跟孩子談性教育問題,而學校健康課程關於性的教育多是在初中以後,因此很多孩子在發育過程中出現早熟的問題時會很羞澀,不敢跟家長交流。”
學校:對性教育話題很“敏感”
一些家長在接受采訪中表示,希望在學校開設性教育課程,普及性教育知識。家長柯女士認為,學校早一點進行性教育可以讓孩子對性有正確的認識,對孩子是一種保護,父母也會放心一些。
事實上,早在多年前深圳就編寫了《深圳市中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下簡稱《讀本》),並在2004年開始在全市24所學校中開展性教育試點,要求試點學校將性教育納入學校工作計劃,並且配備專職教師,要求小學五六年級每學年不少於5課時、初中階段每學年不少於6課時、高中階段每學年不少於8課時。《讀本》出版後曾遭到家長的投訴,認為該書內容、圖片有些“過火”。
記者了解到,一些試點學校曾有過性教育課程,不過因為諸多原因,多數學校還是把這類課程歸為健康教育課程裏的部分內容。深圳市教育局在《關於開展中小學性健康教育的指導意見》裏表示,關於此類教育可采用多樣形式進行,比如講座和活動等。於是,深圳有部分學校開始有意弱化這個非重點考試教學內容,將它的教學合並到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裏。
據介紹,對於如何對中小學生進行性教育,國家出台了相關文件,2007年,國家教育部還頒布了中小學生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但是最後調研發現結果不是很理想,學校也基本上沒有進行性教育的專業老師,“很多學校隻講青春期教育或者健康教育,避免涉及性教育方麵的話題,這與國外性教育有很大差別。”劉霞說。
有老師介紹,深圳一些設有心理輔導教師的學校,或多或少分擔了性知識學習和普及的任務,學校的心理輔導教室會為學生提供青春期及成長階段生理健康谘詢的講座和活動。
南山區一小學的教導主任告訴記者,他們學校沒有開設性教育的專門課程,但是在介紹人體器官和保健時穿插了一些性知識,聘用專職的心理老師,把有關性教育的知識點分散到衛生健康和心理健康課的各個環節中。
該主任表示,觸及到性教育的話題,學校都比較敏感,擔心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切入口或者表現方式的話會弄巧成拙。她告訴記者,在中小學普遍缺乏性教育專業講師的情況下,一些社康中心承擔了性教育的普及工作,即使這樣,一些學校也並不願意響應和配合。
據其介紹,蛇口醫院東角頭社康中心2009年曾邀請專業講師團來他們學校,給畢業班的學生開設了一次青春期講座。“主要是從心理和生理角度講青春期發育的規律和保健。沒有過多涉及性方麵的內容。”該主任回憶,作為一項旨在推廣到各個學校的公益活動,講座為各個學校準備了橫幅、PPT、資料和問卷,做得完備而專業。“但有的學校並不願意承辦這場講座,沒有安排時間。這畢竟是各個學校普遍回避的問題。”
據銀鷹二幼的楊園長介紹,深圳絕大多數幼兒園、中小學僅僅將性教育或是健康教育的教材發給學生讓他們自己看,老師恥於教授,而學生羞於詢問。自己偷偷摸摸看教材的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自己想象。“把客觀的東西添加上幻想的成分,更容易讓孩子感到好奇。”
劉霞則指出,學校現在都比較忽視孩子的性教育,主要在於沒有承擔教育責任的專業人才,也沒有對健康教育老師進行專業的培訓。因此,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重要責任就落在家長身上。
專家:性教育前行要先改變老師和家長觀念
兒童性教育專家胡萍表示,中國的父母麵對孩子的性問題通常采取回避、斥責、羞辱、嘲諷、打罵的傳統方式。老師和家長不懂得性教育,使他們用不客觀的、不科學的態度教育孩子。即使是現在80後父母在孩子的性教育方麵也是誤區多多,更多地傳承了父輩的錯誤方式和錯誤的性觀念。
胡萍介紹,有個幼兒園的小男孩在午休時被老師發現他在被子裏摸自己的生殖器,老師當場掀開被子罵他是小流氓。胡萍說,老師這種羞辱孩子的教育方式隻會破壞孩子的正常心理發展,讓孩子自卑,在潛意識裏為這種行為感到羞恥。正確的做法是順應自然發展,老師即使看到也不要去幹預,更不要去詢問。“孩子在被子裏的行為並沒有影響其他小朋友,老師沒必要大發雷霆,更不需要以解答其性知識疑惑或出於關心的目的詢問孩子,視而不見就可以了。”
要改變性教育的窘境,胡萍指出最關鍵的是要改變老師和父母的觀念,“如果老師和父母都不懂,怎麽教孩子?”胡萍說成人要懂得尊重孩子以及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
銀鷹二幼的楊園長表示,0—6歲的孩子會對性產生好奇、6—13歲的孩子會對性產生更進一步的疑惑、6歲的孩子開始對婚姻產生敏感。在幼兒園階段就要對孩子開展性教育。“性教育對於幼童來說是一種知識探索階段。他們受主觀的成人觀念的影響從而認為性是不好的,可恥的。在孩子小的時候教導性知識可以減少青春期不必要的性衝動。”
楊園長認為,在幼兒園階段把性教育做好,能讓孩子形成科學的性觀念。“性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孩子對性的困惑,而不是回避問題讓孩子更加好奇困惑。”她告訴記者,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性不帶有大人觀念裏的羞恥感。孩子問家長自己是怎麽來的,小時候又是吃什麽、喝什麽長大的,有的家長告訴孩子是撿來的或是天上掉下來的。在家長的刻意回避和孩子天馬行空的綜合作用下,有的孩子語出驚人,告訴老師自己是吃屎長大的,“因為肚子裏都是屎,我從媽媽肚子裏出來,一直吃屎長大的。還有的孩子想象著自己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吃的是媽媽吃過的剩飯剩菜。”
楊園長說,科學的性教育對孩子有利無害。通過老師講課和觀看圖片、影片的方式,孩子會了解自己是怎麽來的,了解家庭和婚姻。性教育會告訴孩子“我”是爸爸媽媽愛情的結晶,認同自己的樣貌和性格,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幼兒園孩子的愛沒有性,沒有青春期的生理衝動,是純潔的。可以通過兒童婚姻遊戲,讓孩子在尋找結婚伴侶遊戲中一步步意識到愛需要兩情相悅,需要互助互愛形成一種感情的聯係,需要雙方有經濟實力來維持一個家庭,雙方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才能結婚。”
而劉霞則認為,對孩子的性教育要從0—1歲就開始,“撫摸孩子,讓孩子從認識自己開始,區別自己與異性的不同。”
要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
家長分享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隨著社會觀念的開化,也有一些家長願意打破父輩曾經諱莫如深的“禁區”,坦然向孩子講解一些性知識,福田區的吳先生便是其中的一個“開明派”。
當3歲的兒子第一次問吳先生這個問題時,他回答“是媽媽生出來的”。這個答案暫時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然而過一陣子,孩子又追問道:“媽媽怎麽把我生出來的?從嘴裏吐出來,還是打開肚子讓我爬出來的?”吳先生認為,“孩子是一張白紙,我們家長必須認真對待他們提出的問題,保護他們對自身和對世界的好奇心。不能隨便說一個答案來敷衍他。”帶著這個想法,他仔細研究了生理課本,又在醫用教科書裏找來一些圖片,耐心地給孩子講解從受孕到分娩的過程。吳先生發現,孩子聽完之後就去做別的事了,自己的坦蕩帶來了孩子的坦然。“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尷尬,是因為我們把孩子單純的提問跟成年人的性生活語境相混淆了。”
“爸爸的精子和媽媽的卵子結合,就會有寶寶。xx染色體是男生,xy染色體是女生。”家住福田區的6歲女孩小靜煞有介事地介紹道,聽到稚嫩的童音這樣直白地說出生命的起源,周圍的大人流露出些許驚訝。“我喜歡給她朗讀一些科普知識,她認一些字之後也會自己看書,”小靜的媽媽楊女士說,“孩子個性比較開朗,愛跟別人分享知識,說到受精卵的問題,常常把大人說得一愣一愣的。”在媽媽眼裏,知道一些性知識並沒有破壞孩子的童趣,反而讓孩子知道生命的奇妙。有一次去接女兒放學,楊女士目睹了女兒跟同學的聊天實況,“她就像一個嚴肅的小老師,把昨晚聽來的受孕過程又複述了一遍。”
“接吻會懷孕嗎?”這個問題似乎已經out了。最近8歲的女兒問陳女士的問題是“什麽是做愛?”陳女士的解答非常坦然,“就是互相喜歡的兩個成年人在一起發生親密的關係。”在做完名詞解釋的同時,陳女士還順帶進行了一番性道德教育,“這件事不能隨便發生,要互相喜歡才可以,成年人可以為自己和別人負責了,才可以做這件事。”
陳女士自身對性教育有切膚之痛。“6歲時無意中看到了父母親熱的場麵,那畫麵一輩子都無法忘記,之後的一個月還曾經不想理爸爸。”她隱隱約約感到了這件事的神秘,而更多的是恐懼。而她第一次接觸到的性知識,來自初中時放學回家路上收到的壯陽藥傳單。“父母從來沒告訴我任何關於性的事情,書裏也說得很含蓄,廣告傳單上第一次把性渲染得那麽直白。”這段經曆加深了陳女士對性的恐懼。“我希望女兒明白,性是美好的,但是不能輕易嚐試,尤其是對孩子來說。”
“給孩子講性知識可以建立信任,讓他們知道跟爸爸媽媽可以無話不談,”羅湖區的李女士說道。從女兒4歲開始,她就教女兒認識自己的身體。女兒10歲時,她就教會女兒一些簡單的避孕知識,“要她學會保護自己,拒絕傷害。”李女士的案頭曾經放著一本性愛指南,女兒14歲時想要翻看。“我告訴她,這是一本對成年人有用的書,但你現在還太小了,長大以後自然就會懂的。我對女兒很坦白,因此她也相信,我不讓她看的書,她現在就不應該看。”和女兒之間的坦率交流,建立起了母女間親密無間的關係,“現在女兒已經17歲了,在學校裏很優秀,她跟我無話不談,包括暗戀的異性。”
不僅要講性知識
還要教授性保護
專家支招家長如何進行性教育
廣東省兒科分泌學組副組長、深圳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劉霞提醒家長,當孩子問到有關性器官或者性知識的時候,不能阻止孩子提問,或者敷衍孩子說“等你長大了再說”,家長應該有責任解答孩子在成長發育過程中遇到的性困惑,“自己不能回答的時候,就去查閱相關專業的資料或請教專業人員和機構,盡量解決孩子在性教育方麵提出的問題。”
劉霞說,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是不能忌諱的。除了教育孩子一些性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告訴孩子進行性保護,“而這是目前學校和家庭教育都忽視的。”性保護包括:一是教育孩子不要得性病、艾滋病,女生不意外懷孕等。其次是要教育孩子怎樣與異性進行交往,如何正確處理與異性的關係,“中小學生到了一定階段都會對異性產生一些朦朧的感覺,家長應該教育他們在交往中如何去尊重異性。”同時,也要讓孩子談談自己對性生活的需求,“這是社會與家庭需要相互配合的,在與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也要注意把握好分寸。”
此外,要教育孩子掌握一些性知識,“比如有的男生出現遺精會產生恐懼,有的可能會上癮,要讓他們明白遺精不一定是病態。”而女生進入青春期後,各個女性特征會非常明顯,要教育她們怎樣去保護自己的乳房,初潮來了後,要注意生理衛生,如果意外懷孕了該怎樣正確處理等等,家長要把這些性知識介紹給孩子,讓他們在掌握了之後能保護自己。
銀鷹二幼的楊園長也認為,不能刻意回避孩子關於性的問題。“有的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蹲下來看別的孩子上廁所就感到孩子不懂得羞恥心,怕別人說自己的孩子很色。”楊園長建議家長在自然的狀態下引導孩子學習性知識。“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洗澡,告訴孩子男孩和女孩身體的不同,孩子知道了就不會老做出盯著別人尿尿的行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