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18日,由易趣財經傳媒、《金融理財》雜誌社主辦的金貔貅ⷧ쬥五屆中國金融創新與發展論壇暨2024年度“金貔貅獎”頒獎盛典在中國ⷥ京京都信苑酒店成功舉辦。本屆論壇以【頂風踏浪 智贏未來】為主題,權威金融監管人士、行業協會領導、各大資管機構精英等近200人齊聚一堂,對新時代下的財富管理與資產配置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上午圓桌論壇環節,京華世家家族辦公室董事長聶俊峰、光大理財副總裁酈明、華夏理財副總裁賈誌敏、國華興益資管首席風險管理執行官牟聯光、渤海銀行財私部營銷總監付馨穎、恒豐理財權益與量化投資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李昆、雲南國際信托研發部總經理王和俊,以及興銀理財權益投資部股票投資團隊負責人(資深投資經理)李豐等8位業界精英,圍繞“資本市場改革與資管行業的新機遇”主題展開高談雄辯。
會上,渤海銀行財私部營銷總監付馨穎在“資本市場改革與資管行業的新機遇”圓桌論壇環節分享觀點時指出,過去的兩年是中國金融發展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兩年,一係列監管改革舉措相繼落地實施,重塑了中國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內在邏輯。
回顧行業發展軌跡,資管機構經曆了由同質化到個性化、由非標化到標準化、由通道化到主動化的“大遷徙”,實現資管業務轉型,回歸資管初心 “本質”,堅定“走出舒適區”,邁向大資管時代的全新發展階段。在後資管新規時代,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穩步推進以及資產配置多元化趨勢的日益凸顯,居民儲蓄向財富管理領域轉移的動能不斷增強,對資管行業而言蘊含著新的發展機遇。
盡管行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麵臨著諸多不容忽視的挑戰。近兩年來,資管行業規模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在承接財富儲蓄轉移方麵後勁略顯不足,資產端與財富端未能形成協同共進、雙向繁榮的發展格局。究其根源,主要在於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行業的供需兩側存在失衡現象。部分機構提供的產品與客戶實際需求尚存偏差,機構的服務模式未能與客戶的投資感知有效銜接,尤其是部分資管機構追求管理規模的擴張,忽視了穿越周期波動的能力培養,以及承接居民資產配置向權益市場轉移方麵的能力提升。在資本市場迅速變化的當下,需加快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行業產品與服務創新,精準對接市場需求,才能“擁抱”資本市場的政策變化。
01
邁向服務化:行業的新使命與新路徑
付馨穎指出,奔走在新時代“趕考路”上,資產管理業需要肩負起全新的使命與職責,歸根到底是要回答“資產管理行業是為誰服務”的問題。錨定資本市場的政治性與人民性,資產管理“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定位,其具象化的內容就是服務,並且是為居民百姓進行財富管理服務。具體可闡述為兩方麵內容:
一方麵,以投資顧問為載體的服務形式,是資產管理麵向財富管理的具體抓手,優質的服務供給是在居民百姓進行財富管理、資產配置的基礎上,為投資者提供全程的規劃、建議、陪伴等綜合性服務;
另一方麵,以買方投顧為代表的服務展業模式,是資產管理由營銷模式轉向資產配置導向型的關鍵,通過為投資者解決“買什麽資產、什麽時候買、什麽時候賣”,為投資者量身定製一整套資產配置解決方案,改變傳統投資付費模式、減少非理性投資行為、改善投資持有體驗、提升投資者獲得感,促進投融資協同發展。
02
策略多元化:拓展行業發展邊界
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行業的產品多元化已成為必然趨勢。這要求行業從業者具備全球化的廣闊視野,不能局限於自身傳統優勢領域,而應敏銳洞察市場需求的變化,搶占先機,精準進行市場布局。
付馨穎認為主要有兩方麵表現:其一,銀行理財子公司積極順應市場需求,在產品創新方麵成果顯著。針對不同購買需求場景,推出了短持理財、夜市理財等特色產品;根據不同年齡層次、收入水平等特定客群的特點,打造專屬理財產品,滿足其個性化需求;結合地域特色,深入挖掘地方經濟發展潛力,設計出具有地域屬性的理財產品。此外,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著眼於社會老齡化趨勢,推出養老理財產品,通過科學優化產品設計和投資策略,為投資者的養老生活提供長期穩健的投資選擇,助力我國養老金融體係的完善。
其二,信托公司在業務創新方麵同樣表現出色。在家族信托業務領域,除了延續傳統的財富傳承功能外,還不斷拓展服務邊界,增加了家族企業治理、家族成員教育和醫療保障等服務內容,構建起全方位的家族財富與事務管理體係。在資產證券化業務創新方麵,信托公司積極探索,推出以綠色資產、消費金融資產等為基礎資產的證券化產品,豐富了投資產品的種類,滿足了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投資需求,進一步活躍了資本市場。
03
應用智能化:科技賦能行業變革
除服務化、多元化外,付馨穎指出,產品創新的第三個方麵是智能化。隨著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智能投顧以及第三方投顧平台如雨後春筍般興起,這些新興平台借助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算法模型,能夠低成本、高效率地實現投顧服務,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財務狀況和投資目標,為其提供精準匹配的投資方案。
銀行理財子公司與信托公司紛紛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服務模式創新。通過深度挖掘和分析客戶數據,為投資者提供個性化的投資建議和資產配置方案。根據客戶的財務狀況、投資目標、風險偏好等多維度因素,定製專屬的投資組合和服務計劃,實現從“千人一麵”到“千人千麵”的服務轉變。同時,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務平台,將投資、融資、風險管理等多種功能進行有機整合,為投資者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務體驗,讓投資者在一個平台上就能滿足多種金融需求。
在科技應用創新方麵,行業積極引入前沿技術。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去中心化、高度透明的資產管理平台,有效提高了資產管理的安全性和透明度,降低了信任成本,讓投資者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資產的運作情況。通過雲計算技術提供強大的計算和存儲能力,實現資產管理的高效運作和靈活管理,滿足處理和業務快速拓展的需求。利用智能投顧係統,根據市場動態變化和投資者需求實時自動調整投資組合,提高投資決策的效率和準確性,減少人為因素幹擾,提升投資收益的穩定性。
在產品設計創新上,行業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和投資者偏好。推出特色主題基金,如ESG主題基金,引導資本流向注重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的企業,推動可持續發展;科技創新主題基金則聚焦科技領域的創新企業,為投資者分享科技創新紅利提供渠道。設計多資產、多策略的產品,將股票、債券、基金、衍生品等多種資產進行科學組合配置,運用量化投資、對衝投資等多種策略,有效分散投資風險,提升投資組合的抗風險能力。開發跨境投資產品,滿足投資者對境外資產配置的需求,幫助投資者在全球範圍內優化資產布局,實現資產的多元化和國際化配置 。
在新質發展階段,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行業邁向服務化的道路雖充滿挑戰,但無疑是正確且具有深遠意義的。大資管和大財富的服務模式將不斷創新,不會局限於固定的模板。在服務過程中,行業必然會遇到各種問題與挑戰,但隻要資管機構秉持“實體經濟的直接融資服務者,廣大居民的財富管理者,資本市場的中長期投資者,防控金融風險的維護者,嚴監管和強監管的受益者”的服務定位,持續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就一定能夠在發展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收獲豐碩的成果。
付馨穎表示,展望2025年,衷心預祝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行業能夠攜手共進,實現資產端與財富端的雙向奔赴,共創行業繁榮發展的新局麵,為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行長速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