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數據透視武昌經濟發展“向新力”

江流賢勝 大成武昌。

武漢數創大廈。

恢宏的改革藍圖,需要改革者的勇毅與擔當。
2024年,武漢市武昌區經濟頂風破浪、穩中有進,持續向好態勢不斷鞏固,沿著高質量發展路徑前行的步伐更加堅實。
去年12月28日,武昌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區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突破2000億元。
過去5年來,荊楚大地踔厲奮發、分秒必爭,昂揚向上的複蘇曲線映射在武昌的高質量發展軌跡中。
2020年,1492億元;2021年,1664億元;2022年,1772億元;2023年,1890億元;2024年,預計突破2000億元。
數字變化間,項目建設高效推進、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消費場景接連上新、民生福祉不斷增進的現代化武昌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全區服務業規模將突破1800億元,社零額規模突破800億元,固投規模突破4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企業近萬家,涉碳企業超300家,接待遊客超5000萬人次……武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意盎然、動能強勁。
去年8月,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24賽迪百強區”榜單顯示,武昌區排名41位,較前年再前進1位,連續5年保持全省第一。
瞄準更高定位、更高標準、更高要求,武昌區穩紮穩打的同時,正在向新向上尋求突破。
展望2025年,“十四五”規劃收官,新的五年規劃呼之欲出。武昌區政府主要負責同誌表示,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以赴抓經濟、穩增長、促發展,加快打造產業轉型升級引領區和基層治理現代化引領區,以實幹實績實效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武昌新篇章。
看經濟總量 率先闖關 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突破2000億元
“十四五”期間,武昌連年跨越“百億台階”,地區生產總值邁向2000億元。
高質量發展底氣從何而來?
武昌區給出的答案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製勝未來的強大競爭力。
2022年10月18日,武昌區發布數字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黃鶴樓星空”計劃。提出打造有支撐力的空間布局,構建以“一穀(中科ⷦ䧦)一廊(武漢濱江數創走廊)多帶(環高校院所創新經濟帶)”為支撐的數字科創產業空間布局和集聚生態。當天,武漢數創大廈作為首發項目同步啟用。
2年過去,武昌區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已蔚然成勢。僅2024年,武昌區新增數創空間33萬平方米,以滴滴出行華中總部為代表的一批叫得響名號的數字經濟企業選擇落戶武昌,推動數字經濟核心企業總量超過9500家,數字經濟總體規模占GDP比重近50%。
2年多時間裏,武漢數創大廈吸引眾多優質數創企業集聚,先後成功引進上市公司區域總部企業3家、上市金種子企業1家、上市後備銀種子企業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家。2024年,武漢數創大廈成為武昌區首棟數字經濟億元樓宇,成功獲評“全國樓宇經濟十大活力產業園區”。
距離武漢數創大廈3公裏,碳匯大廈正引領襄陽大廈、天風大廈等一眾商務樓宇,圍繞雙碳產業謀篇布局,共建環沙湖雙碳經濟帶。
據統計,目前已有超過300家涉碳企業聚集在武昌抱團發展,總量居全省各縣市區之首。“產業園就是產業鏈、上下樓就是上下遊”的雙碳產業發展新模式已經成為武昌綠色發展的亮眼名片。
看城市建設 重大項目接踵而至 固投規模突破400億元
1月12日,武漢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其中,武昌區集中開工重大項目13個、總投資126.8億元,規模居武漢市中心城區之首。
近年來,武昌區始終堅持“投資興區、項目為王”理念,全力抓項目、擴投資、優結構,為區域加快轉型發展增強高品質功能支撐。
以更實舉措引進項目。武昌區堅持鏈式思維抓招商,區負責人領銜推進9大產業鏈,以“賽馬製”促進產業加速聚勢成鏈。2024年累計招引主導產業項目、新興產業項目111個,累計完成招商引資1500億元。
以更大力度保障項目。去年10月30日和12月2日,沙湖天境小區兩次開盤兩次售罄,從拿地到全麵售罄僅用時129天,創造該區新紀錄。項目開工前,相關部門提前幫助企業完成基坑支護、土方開挖等許可證辦理,還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提供現場清理、場地硬化、周邊交通疏解、暢通施工通道等“並行服務”,為項目高速落地開通“綠色通道”。
以更高質效推進項目。一方麵強化項目科學係統謀劃,儲備項目108個、總投資3782億元。一方麵狠抓項目開工建設,強力推動珞珈北鬥創新港等50個重大項目動工。此外,通過健全完善項目投資調度、包保聯係機製,高效推進159個重大項目建設、保障35個項目竣工交付。
2024年,武昌區有力應對複雜形勢,全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超過400億元。
武昌區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武昌區將在項目建設領域持續發力,推動武昌數創雲穀等50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落地開工,加快武漢長江天際等91個重點項目建設,確保長江沿岸鐵路總部等30個項目竣工。
看市場活力 營商環境全省最優 企業數量突破10萬家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是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2024年12月26日舉辦的武漢投資促進大會上,阿裏巴巴控股集團展示了一封寫給武昌區委、區政府的感謝信。
信中說,阿裏巴巴華中總部項目在一批“零號員工”的協同推進下,項目整體交付時間提前了一年。企業既體會到項目建設的“武昌速度”,更感受到營商環境的“武昌溫度”。
去年11月29日,阿裏巴巴華中總部項目配套商業綜合體青橙萬象匯盛大開業。今年1月6日,2025武漢新春消費季啟動儀式在親橙萬象匯舉行,這裏成為市民群眾休閑購物的好去處。
營商環境足夠好,市場活力才會強。阿裏巴巴華中總部項目的順利推進,是武昌區全力打造“全省營商環境最優城區”的縮影——過去的4年裏,武昌區營商環境考核評價三次獲全省縣(市、區)綜合第一,企業類市場主體突破10萬家。
創新實施科創服務賦企行、政策服務暖企行、人才服務伴企行、金融服務助企行、谘詢服務扶企行、培訓服務護企行等六大服務行動,為轄區企業全方位提供科創、政策、人才、金融、谘詢、培訓等支持;全麵落實房地產新政、以舊換新等消費促進政策,針對性出台“昌七條”、武昌消費券等,“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協同激發市場活力……在一係列尊商重商親商的服務舉措推動下,來武昌投資興業成為市場主體的優選。
武昌區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武昌將實施“零號員工”服務提升等一批推動營商環境再優化的改革行動,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經營發展中的困難問題。
看消費能級
商業綜合體“跑步上新”
社零額規模突破800億元
作為武漢構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先行示範區,武昌區在商業商貿領域動作頻頻。
從全國單體最大的商業綜合體武商夢時代開業,到如今武昌萬象城、SKP、漢街萬達、親橙萬象匯接連“上新”,高端商業基礎設施和消費場景“從量到質”躍上新台階。
數據顯示,當前武昌區麵積超5萬平方米的商業綜合體達到15家,全區大型商業綜合體的總體量位居全省縣市區第一。2024年,武昌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800億元,總量和增幅均居武漢市中心城區首位。
1月,中商世界裏煥新歸來,開業前三天客流量達到40萬人次;5月,武昌萬象城開業,武昌濱江商務區核心區3公裏內聚集7家大型商業綜合體;7月,華中首家SKP開業,試營業期間日均客流量接近10萬人次,正式開業當天單日銷售突破1億元;8月,武漢地鐵徐家棚M758商業綜合體項目開業,進一步激發武昌濱江板塊商業活力;11月,親橙萬象匯開門迎客,開業前3天累計接待消費者30餘萬人次。
如果說商業體是宏觀空間,“首店”則是其中激活消費的子單元。作為擴大和刺激消費的長效機製之一,以“首店”為代表的首發經濟正成為武昌區打造地標級商業體的突破口。
過去4年間,武昌區通過打造有吸引力的商業綜合體,累計吸引近千個品牌首次入駐武漢,帶動長江右岸消費場景越來越多、消費市場越來越旺。
武昌區有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該區將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提供更豐富優質的消費供給。依托武漢SKP、黃鶴樓打造高端消費品牌首發地,依托武商夢時代、武昌萬象城等打造都市潮玩首秀、首展策源地,持續推出新業態、新模式、新服務、新場景,滿足群眾高品質消費需求。
看文旅發展
從“假日火”到“常態火”
全年接待遊客超過5000萬人次
2024年9月24日,備受關注的武昌古城鬥級營經過升級改造後對外開放。
同為一條街,不同於曇華林主打文旅、戶部巷主打美食,鬥級營致力營造“文旅商”融合創新的慢時光體驗。
延續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的文旅熱度,2024年,武昌區在規劃建設、配套設施、管理服務、宣傳推廣等方麵,持續加強古城核心區域的保護與發展,進一步擴大“大黃鶴樓武昌古城曆史風貌旅遊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3月,隨著三期改造項目完工開街,曇華林人文小鎮建設任務圓滿完成。
4月,中華路遊輪母港啟動試運營,成為集通勤、觀光、美食等文旅功能於一體的城市新地標。
6月,人氣景點淩波門煥新歸來。
12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官宣,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將在武漢設立分會場,黃鶴樓將在除夕夜向全球盡展古城芳華。
統計顯示,2024年,武昌累計接待遊客超過50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00億元,均保持武漢市首位。
武昌區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將著力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圍繞豐富旅遊供給、創新旅遊業態,推出一係列沉浸式數字化文旅產品,更好把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保持全年旅遊人次、旅遊收入武漢市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