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消息 證券業大事!券商年度大考放榜,這次-一對一-通知,所為何因?這些券商獲評A類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今日更新消息 證券業大事!券商年度大考放榜,這次-一對一-通知,所為何因?這些券商獲評A類

  券商分類評價結果或將不再公布。

  近日,券商中國從多家券商獲悉,今年券商“年度大考”——分類評價結果已出,多個地方證監局通過不同形式進行“一對一”通知。

  連續12年的“公開披露”緣何改成“點對點通知”,有券商人士分析,監管一直有“證券公司不得將分類結果用於廣告、宣傳、營銷等商業目的”要求,此次變化或進一步從製度上限製券商對於分類結果的使用用途。

  目前,對於券商的分類管理,除分類評級之外,還有白名單製度。有券商人士向記者表示,監管醞釀用白名單製度替代分類評級。

  截至7月29日,記者從近20家券商處獲悉,至少有16家券商獲評A類,其中東方財富證券、國金證券、興業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均為AA級。

  連續12年公開發布或將結束?

  今年,對於券商分類評價結果,監管部門采用比以往隱蔽的方式向券商告知。有券商表示收到電話通知,也有的從當地證監局領取相關文件。截至7月29日下午,多地證券公司收到結果的進展不一致。

  就券商中國記者從近20家券商處了解到的情況來看,有5家券商獲評AA級,分別是東方財富證券、國金證券、興業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其中,東方財富證券與國金證券均上升一級。

  財通證券、長江證券、東海證券、華林證券、華鑫證券、聯儲證券、平安證券、五礦證券、湘財證券等均獲評A級。其中,湘財證券連升兩級。

  此外,四川及華南地區均有券商獲評BBB級,相比上一年度進步。江海證券雖為BB級,已連升兩級。

  也有券商人士坦承,由於去年收到“大罰單”,今年分類評價結果出現滑坡,並不理想。

  在采訪中,有券商向記者表達對分類評級標準的不同看法。他們認為,與頭部的大券商相比,中小券商處於比較弱勢的地位。同樣是收到監管的罰單,都要在評級中扣分,但是大券商因為業務項目加分多,罰單扣點分無所謂。不過對於中小券商而言,本來加分就不多,再被扣分的話,總分就會更低。

  “監管部門目前有新想法,諸如用白名單製度來替代分類評級,不過目前實施起來可能會有些難度”,有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證券公司分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類11個級別。A、B、C三大類中各級別公司均為正常經營公司。D類、E類公司分別為潛在風險可能超過公司可承受範圍及因發生重大風險被依法采取風險處置措施的公司。

  據悉,2022年券商分類評價A、B、C三大類別公司的比例原則上分別為50%、40%、10%。據此前中證協發布的證券公司2020年經營業績指標排名情況,共有106家券商可能參評,以50%比例計算,A類券商有望增加至53家。與之相對,2021年共有50家券商被評為A類。

  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不是對證券公司資信狀況及等級的評價,而是證券監管部門根據審慎監管的需要,以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能力、持續合規狀況為基礎,結合公司業務發展狀況,對證券公司進行的綜合性評價,主要體現的是證券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製、合規管理、風險管理以及風險控製指標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整體狀況。

  加強管理,進一步防止分類結果用於宣傳?

  回顧曆史,證券公司分類評價自2010年起開始公布結果,至今已經連續12年公布分類結果。緣何今年開始不再公布?

  有券商人士表示,過去監管就有“證券公司不得將分類結果用於廣告、宣傳、營銷等商業目的”的要求,如今監管不對結果進行公示,進一步從製度上限製了券商對於分類結果的使用用途。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曆年分類結果公布的文件中,監管都會強調:證監會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結果對不同類別的證券公司在監管資源分配、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頻率等方麵實施區別對待的監管政策。分類結果主要供證券監管部門使用,證券公司不得將分類結果用於廣告、宣傳、營銷等商業目的。

  記者注意到,此前,監管已經取消了對於上市券商在中期報告中涵蓋證券公司分類結果的披露要求。2020年9月18日證監會修訂了《關於加強上市證券公司監管的規定》,其中就提到,為落實新《證券法》和“放管服”改革要求,減輕上市證券公司負擔,取消了月度經營數據和中期報告涵蓋證券公司分類結果的披露要求,使得上市證券公司信息披露頻率和內容與包括銀行等在內的其他上市公司保持一致。

  萬和證券研報顯示,分類監管製度自2009年出台以來曆經3次修訂,2020年7月為第三次修訂,對投行、資管、機構服務、財富管理等業務評級做出優化,細化投行評價方式、引導資管業務結構調整、新設財富管理業務評價指標、完善信息技術投入評價方式。

  分類結果將影響創新業務資質等

  自證監會對證券公司實施分類監管製度以來,有效促進了證券公司加強合規風控、增強核心競爭力。對於券商而言,“分類評級結果”這根指揮棒,也意義重大,直接影響到業務開展。

  萬和證券研報分析認為,評級結果將影響券商創新業務開展。分類評價結果將會對券商風險控製指標標準和風險資本準備計算比例及監管檢查頻率、創新業務資質、投資者保護基金繳納比例等方麵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券商整體經營業績。

  華金證券研報則提到,分類評級是監管層對券商治理結構、內部控製、合規管理、風險管理、風險控製及業務發展狀況的綜合評價,直接影響券商投資者保護基金計提比例;淨資本、風險資本等核心監管指標計算標準;同時也會影響到新業務資格、監管資源分配、現場/非現場檢查頻率等。

  根據華西證券梳理,券商分類評級影響主要在多個方麵。

  1)影響風險控製指標標準和風險資本準備計算比例,及監管檢查頻率。

  2)影響券商業務資質(增加業務種類、發行上市、新業務新產品試點)。

  證券公司分類結果將作為確定新業務、新產品試點範圍和推廣順序的依據。例如場外期權業務方麵,AA級券商可以申請成為一級交易商(可在場內開展對衝交易),A級及以上券商可以申請成為二級交易商(可與一級交易商開展對衝交易)。

  3)影響投資者保護基金繳納比例。

  《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第六章第三十一條規定,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結果,確定不同級別的證券公司繳納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具體比例。根據現行規定,所有在中國境內注冊的證券公司,按其營業收入的0.5%-5%繳納基金。

  將文化建設、薪酬製度納入考核

  今年分類評價結果有何看點?

  根據此前地方證監局下發的關於做好2022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工作的通知,在今年分類評價工作中,監管部門將對券商服務脫貧攻堅等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行業文化建設、服務新三板改革情況進行專項評價;對服務民企紓困、落實《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及其配套規則、資管產品加大權益類投資等專項工作突出的券商予以適當加分激勵,對落實專項工作不力的券商予以扣分。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文化建設的評估結果對分類評價結果有所影響。

  根據中證協前期發布的《關於2021年度證券公司文化建設實踐評估的通知》,文化建設實踐評估結果與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直接掛鉤。據了解,文化建設實踐評估結果若為AA級,券商將可以在分類評價中加1分。此外,A級加0.8分,BB級加0.5分,B級加0.3分,C類、D類不加分。此外,加分事項多達9類,包括參與協會自律規則、規範研究討論、起草工作,參與協會培訓課程情況等等。

  6月30日,中證協發布2021年度證券公司文化建設實踐評估結果,按照合並口徑,本次評估共有103家公司參加。其中,評估結果為A類AA級公司5家,A類A級公司6家,B類BB級公司10家,B類B級公司13家。

  具體來看,文化建設實踐評估結果為AA級的券商有國泰君安、銀河證券、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廣發證券;A級券商有南京證券、東方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國元證券、長江證券、興業證券。

  此外,近年來,監管倡導行業機構建立穩健的薪酬製度、健全薪酬激勵約束機製。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2022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的扣分項自評底稿中,相比2021年新增要求報送“公司員工及高管薪酬發放情況”,需要券商填寫2020-2021年連續兩年的薪酬數據,包括高管薪酬發放總額、高管薪酬最高值。

百萬用戶都在看

突發!16人死亡,拜登:此地進入"重大災難"!單日確診超23萬,日本緊急呼籲!末日博士:災難就在眼前突發!超1900人死亡,這國拉響警報!美國會通過2800億美元法案,商務部回應!德國遭遇危機,什麽情況?

周末影響一周市場的10大消息(新股+點評)

大動作!阿裏申請香港紐約雙重主要上市!三大信號明確,背後有何深意?

投資大揭秘!牛股從何而來?重倉股跌停怎麽辦?解碼投資老將王國斌,五大"超能力"缺一不可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麥韻
上一篇:吳清重磅發聲!事關支持科技創新、中長期資金入市......機構火線解讀來了
下一篇:浙商銀行:推進科技金融全麵賦能人才培育與科技創新